中国大学MOOC: ()谓之贼,()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贼仁者、贼义者
举一反三
-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是一事实判断。( ) 答
- 下列文言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 怎样理解孟子所说的“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弑仁者,谓之贼;弑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对上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桀,纣都是贼仁贼义的残贼之人,是没有民众支持的独夫,算不得国君,所以流放他,讨伐他并没有什么不对。 B: 齐宣王认为君臣的名分是绝对不可更易的,质疑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以下犯上的举动,并且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正确的。 C: 孟子认为,残害仁即“不仁”,残害义即“不义”,不仁不义之人即残贼之人,弑君之臣就是属于残贼之人。 D: 孟子认为君王必须以民为贵,如果失责,人民可以将他推翻。他认定,君若不君,便不能责怪臣之不臣。
- 【多选题】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弑仁者,谓之贼;弑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 对上文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孟子认为桀、纣都是贼仁贼义的残贼之人,是没有民众支持的独夫,算不得国君,所以流放他,讨伐他并没有什么不对。 B. 齐宣王认为君臣的名分是绝对不可更易的,质疑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以下犯上的举动,并且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正确的。 C. 孟子认为,残害仁即“不仁”,残害义即“不义”,不仁不义之人即残贼之人,弑君之臣就是属于残贼之人。 D. 孟子认为君王必须以民为贵,如果失责,人民可以将他推翻。他认定,君若不君,便不能责怪臣之不臣。 E. “弑”通常是指以下犯上,侵犯正义;“诛”则是杀有罪。文中这二字的使用体现出了孟子的立场与态度
内容
- 0
怎样理解孔子所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与孟子所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两句话的本质内涵?
- 1
中国大学MOOC: 《尔雅·释宫》说:“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六达谓之庄”。
- 2
孟子解释为臣之道有 A: 责难于君谓之恭 B: 陈善闭邪谓之敬 C: 吾君不能谓之贼 D: 立天下之正位
- 3
翻译: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闔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 4
《孟子·梁惠王下》:“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的意思是() A: 人们没有必要忠君 B: 诛杀残暴之君是正确的 C: 君主有再大的过错也不能杀害 D: 纣王不是滴出,杀死他没有不道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