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下列对此揭帖主旨概括最完整准确的是() A: 反清灭洋 B: 反清复明 C: 杀尽洋人 D: 扶清灭洋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下列对此揭帖主旨概括最完整准确的是() A: 反清灭洋 B: 反清复明 C: 杀尽洋人 D: 扶清灭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______。 A: 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B: 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C: 李敏一番话让王强大动肝火。王强目光如炬,直逼李敏,让李敏为之胆寒 D: 我只关心我的教学工作,至于人际关系学,我确实无所用心,一窍不通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______。 A: 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B: 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 C: 李敏一番话让王强大动肝火。王强目光如炬,直逼李敏,让李敏为之胆寒 D: 我只关心我的教学工作,至于人际关系学,我确实无所用心,一窍不通
(一)雷军的小米神话雷军做手机颠覆了中华酷联的国产手机格局,雷军做电视让深圳的传统电视品牌胆寒而心惊,雷军三年给小米做了3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这是一个让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神话般的企业发展速度,但谁又知道雷军在成就小米的神话前又交了多少学费呢?雷军的第一次创业是他还是武汉大学学生的时候,那时候雷军和他的朋友4个人开了一家公司,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没有客户,公司做仿制汉卡,结果不久连技术也被人盗用,团队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最麻烦的是4个人股份一样,遇到问题该听谁的呢?雷军最后提出散伙,这是他第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之后他进入金山,2007年在金山上市后雷军以“身体原因”退休。2011年做了多年天使投资人的雷军,年过40岁复出创办小米科技,雷军在小米三年的成功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他的成功是依赖于他过去十多年的经验、资源和人脉积累。
(一)雷军的小米神话雷军做手机颠覆了中华酷联的国产手机格局,雷军做电视让深圳的传统电视品牌胆寒而心惊,雷军三年给小米做了3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这是一个让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神话般的企业发展速度,但谁又知道雷军在成就小米的神话前又交了多少学费呢?雷军的第一次创业是他还是武汉大学学生的时候,那时候雷军和他的朋友4个人开了一家公司,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没有客户,公司做仿制汉卡,结果不久连技术也被人盗用,团队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最麻烦的是4个人股份一样,遇到问题该听谁的呢?雷军最后提出散伙,这是他第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之后他进入金山,2007年在金山上市后雷军以“身体原因”退休。2011年做了多年天使投资人的雷军,年过40岁复出创办小米科技,雷军在小米三年的成功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他的成功是依赖于他过去十多年的经验、资源和人脉积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1分)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1分)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2分)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1分)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1分)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2分)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1分)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1分)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2分)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变法的迫切性,康有为认为,甲午海战之后的中国已处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上海版《拓展型课程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振兴中华”中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存厦之将倾。”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央视政论片《民族复兴》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变法的原因。(1分)维新变法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2)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功绩是什么?(1分)其革命实践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3)为什么说抗战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2分) (4)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的理由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