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讲“言有三表”即理论有三个标准。在三表中,最重要的乃是第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还说“义也者,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吾义此知义之为正也。”董仲舒也肯“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也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朱熹宣扬“不谋利,不计功”他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由此判断()
A: 在义利观上,儒家讲义,墨家讲利
B: 儒家和墨家的义利观是完全不同的
C: 墨子认为“义有利于天下,所以为正”可见他的根本出发点是义
D: 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才是义利观的核心所在
A: 在义利观上,儒家讲义,墨家讲利
B: 儒家和墨家的义利观是完全不同的
C: 墨子认为“义有利于天下,所以为正”可见他的根本出发点是义
D: 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关系,二者孰轻孰重,才是义利观的核心所在
D
举一反三
- 墨子讲“言有三表”即理论有三个标准。在三表中,最重要的乃是第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还说“义也者,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吾义此知义之为正也。”董仲舒也肯“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也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朱熹宣扬“不谋利,不计功”他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由此判断()
- 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这表明董仲舒的义利观是() A: A义利并重 B: B重义轻利 C: C先义后利 D: D舍义取利
- 翻译: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 在全球抗疫中践行( )的义利观。 A: 义利平衡、利在义先 B: 义利平衡、义在利先 C: 义利倾斜、倾斜于义 D: 义利倾斜、倾斜于利
- 社会主义义利观强调义利的统一,还体现在() A: 以义导利 B: 以义取利 C: 见利思义 D: 见利忘义
内容
- 0
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义利观包括() A: 重义轻利 B: 贵义尚利 C: 义统一于利 D: 重利轻义 E: 义利双弃
- 1
对于商人的义利观不被社会认可的有( ) A: 义利合一,义利相通 B: 重义轻利,尚义去利 C: 义利兼顾,义利并重 D: 重利轻义,尚利去义
- 2
以下不属于儒家早期代表人物关于义利之说的思想的是 ( ) A: 孟子“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B: 荀子“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C: 孔子“见利思义” D: 墨子“兼爱非攻”
- 3
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义思利、以义制利、先义后利
- 4
在廉政方面,朱子强调为官要有合宜的义利观。下面关于朱子义利观不正确的描述为: A: 明辨义利公私 B: “义”要合乎“利” C: 执政为公符合“义” D: “利”要“义”的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