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该求助者表达共情时错误的是()。A.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A: 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B: 共情就是同情求助者
C: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D: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案例介绍: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A: 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B: 共情就是同情求助者
C: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D: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初中毕业,农民。案例介绍:求助者两个月前因地震失去了11岁的独生子。儿子从小就听话,尊敬长辈,学习成绩好。求助者不能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地震前一小时,曾想去学校接儿子,但没去。因此感到自责。儿子的影子经常在脑子里浮现,非常想念儿子并多次梦到儿子后哭醒。求助者现在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失眠、头痛、头晕、无食欲、胃部不适、全身乏力,感到很孤独。无心做事情,总是不自觉地回忆儿子生前的情景。自己前来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表情淡漠,衣衫不整,头发没有整理。婚后一直与丈夫一起务农,家庭和睦。认为有儿子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
举一反三
- 关于共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共情就是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B)共情就是把握求助的情感、思维(C)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D)共情就是必须与求助者拥有同样的情感
- 以下对于“共情”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咨询师共情必须要与求助者有相似的经历感受 B: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音 C: 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D: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 该求助者社会功能()。 A: 没有受损B.轻度受损C.中度受损D.重度受损 B: 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5岁,高中文化,退休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儿子年近30,还没有结婚,她为此非常着急,曾多次委托他人为儿子介绍女朋友,但都没有成功。三四个月前,儿子自己找了一个女友,但求助者嫌女方离过婚,还带着孩子,坚决不同意他们结婚。为此与儿子产生激烈冲突,但最终没能阻止儿子与该女子结婚。求助者非常气愤,认为儿子不争气,不懂事,一点都不体谅自己。求助者要求丈夫支持自己对儿子的要求,但丈夫不置可否。求助者恨自己嫁错了人,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很失败,命苦,非常不幸。曾因憋气、心慌等入院检查,治疗后缓解。现在没有胃口,吃不下饭,经常失眠。内心痛苦,不愿意和亲朋好友提儿子的事,借故不参加家人及朋友的聚会,懒得做家务,有时做饭不是菜没放盐,就是做糊了。在家人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善良贤惠,以往做事认真。丈夫反映其认死理,爱较真。
- 对于共情的理解,正确的包括() A: 共情要从咨询师的专业角度深入分析求助者及其问题 B: 咨询师需要与求助者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 C: 咨询师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D: 咨询师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 关于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B: 表达共情只需要言语 C: 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文化特点 D: 要经常验证是否做到了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