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中国大学MOOC:约翰去一家IT企业参加复试的时候非常自信。尽管他还太年轻,也没什么工作经验,但是他有很高的学历和技术资格,在学校里成绩一直都是A。他相信他的资格价值“会为他说话的”。初试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确认了一下专业能力就通过了。复试的方式却让他非常苦恼。面试官没有问他的强项(精湛的IT技术),而是对他怎样度过业余时间、怎么度假、是否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更感兴趣。面试官还让约翰回答以下问题,如想想过去两年在个人处境遇到困难时,他是怎么去解决的;设想一下“如果你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你会做什么”;说出自己的榜样的名字,如特别崇拜的公众人物或是体育名人等。在某种程度上,面试官似乎故意要问约翰一两个尖锐的问题来惹他生气。面试官问约翰如果碰到一个难缠的客户,他会怎么去处理,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约翰为难了。他不知道这些问题跟他的IT技能有什么关系,对这种面试方式感到生气。约翰的缺点之一就是缺乏发现面试官想要考察什么能力,他的硬技能已经足够了(初试已经证明了)。面试官这次看的是约翰的软技能,他在考约翰的情商。约翰完成得怎么样?除了工作之外,他的自我意识和生活中其他的意识是否具备?是否想过碰到危机的时候怎么办?他有个人的道德目标吗?他一般都是怎么跟人相处的?要是处在不利的情境,他能冷静成熟地处理吗?除了专业技能,他有没有可能培养有利于公司的管理技能呢?约翰在这种面试中有点受挫。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反馈,知道了对一个组织来说,自我意识和自我成长比简单地再考一次试来得更有意义。最后,他没有得到所应聘的岗位,但公司向他推荐了另外一个职位,他接受了,在这个职位上他有机会学到IT技术以外的技能。约翰从中建立了一些自信。他的公司愿意在他身上投资,因为企业看到他们所需的硬技能和软技能,他会是公司的一项长期资产。以下分析,哪一项是错误的?
  • 举一反三